翟維傳,男,1942年出生,河北永年縣廣府人,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,太極大師,自幼習武,從師于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、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,習練武式太極拳系列至今。
翟維傳現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,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,中國焦作(溫縣)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,中國邯鄲永年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顧問,廣東江門市太極拳聯誼會顧問,北美洲武(郝)式太極拳總會顧問,中國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,河北省武術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;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;河南大學客座教授;邯鄲學院客座教授;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??妥淌?;韓國掤捋擠按太極拳學??妥淌?;邯鄲市武術協會榮譽主席;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;香港武式太極拳總會名譽會長;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主席;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;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。由于翟維傳先生對武術事業的突出貢獻,其事跡被收入到《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》、《世界名人錄》、《中華魂-中國百業英才大典》和《中國當代武術家大典》等辭書中。
幸遇高師,終成名家
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當中的重要流派,為清朝道光年間武禹襄祖師所創,經過第二代宗師李亦畬,第三代宗師郝為真、李遜之,第四代宗師魏佩林、姚繼祖,第五代傳人翟維傳等的傳承,至今大約180余年。
翟先生12歲便開始習拳,先后拜在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:魏佩林、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。魏師性情豪爽、為人正直、尊師愛友,深得人們敬重。功夫深不可測,保持架子天天走、桿子不離手,每天練功到深夜,數十年如一日,把自己畢生經歷全部用于練拳上,因此深得武式太極拳之精髓。與人推手能隨心所欲,能使對方像皮球一樣被拍來拍去,身不由己。
有一次魏師把鷹放在手臂上,鷹只能抖翅不能飛起。其師弟姚繼祖文才出眾,當即做對曰:"楊露禪掌心擒雀;魏佩林臂上困鷹。"此句流傳至今,成為永年拳界的驕傲。姚繼祖恩師為全國太極拳十三名家之一,為人謙和謹慎,文武并茂,拳技精深、拳理妙通。總是平易近人、深入淺出、誨人不倦。著有《武式太極拳全書》及多篇論文。姚師在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,身受奇冤,倍受挫折,但仍不忘傳播太極拳,當時太極拳被視為"四舊"的產物,受到批判和壓制,姚師在那時給我們講: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文化,應該一代一代繼承發展,等政策轉好了,國家一定會提倡的。現在正驗證了姚師的先見之明由于得到了二位恩師的悉心傳授,翟先生全面學習了武式太極拳,侍師左右五十余年。由于其誠實好學、勤思善悟,頗得兩位恩師愛戴、盡得武式太極拳之真諦。并常與拳友、同門切磋探討,取長補短,受益良多。有繼承、有發展,終成一代名家。
翟維傳,男,1942年出生,河北永年縣廣府人,武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,太極大師,自幼習武,從師于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魏佩林、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,習練武式太極拳系列至今。
翟維傳現任中國武術協會會員,中國武當拳法研究會顧問,中國焦作(溫縣)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,中國邯鄲永年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顧問,廣東江門市太極拳聯誼會顧問,北美洲武(郝)式太極拳總會顧問,中國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,河北省武術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;河北省武術協會委員;河南大學客座教授;邯鄲學院客座教授;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??妥淌?;韓國掤捋擠按太極拳學??妥淌?;邯鄲市武術協會榮譽主席;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會長;香港武式太極拳總會名譽會長;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主席;永年縣武式太極武校名譽校長;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等職。由于翟維傳先生對武術事業的突出貢獻,其事跡被收入到《中國民間武術家名典》、《世界名人錄》、《中華魂-中國百業英才大典》和《中國當代武術家大典》等辭書中。
幸遇高師,終成名家
武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當中的重要流派,為清朝道光年間武禹襄祖師所創,經過第二代宗師李亦畬,第三代宗師郝為真、李遜之,第四代宗師魏佩林、姚繼祖,第五代傳人翟維傳等的傳承,至今大約180余年。
翟先生12歲便開始習拳,先后拜在武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:魏佩林、姚繼祖二位宗師門下。魏師性情豪爽、為人正直、尊師愛友,深得人們敬重。功夫深不可測,保持架子天天走、桿子不離手,每天練功到深夜,數十年如一日,把自己畢生經歷全部用于練拳上,因此深得武式太極拳之精髓。與人推手能隨心所欲,能使對方像皮球一樣被拍來拍去,身不由己。
有一次魏師把鷹放在手臂上,鷹只能抖翅不能飛起。其師弟姚繼祖文才出眾,當即做對曰:"楊露禪掌心擒雀;魏佩林臂上困鷹。"此句流傳至今,成為永年拳界的驕傲。姚繼祖恩師為全國太極拳十三名家之一,為人謙和謹慎,文武并茂,拳技精深、拳理妙通。總是平易近人、深入淺出、誨人不倦。著有《武式太極拳全書》及多篇論文。姚師在文化大革命動亂時期,身受奇冤,倍受挫折,但仍不忘傳播太極拳,當時太極拳被視為"四舊"的產物,受到批判和壓制,姚師在那時給我們講: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文化,應該一代一代繼承發展,等政策轉好了,國家一定會提倡的。現在正驗證了姚師的先見之明由于得到了二位恩師的悉心傳授,翟先生全面學習了武式太極拳,侍師左右五十余年。由于其誠實好學、勤思善悟,頗得兩位恩師愛戴、盡得武式太極拳之真諦。并常與拳友、同門切磋探討,取長補短,受益良多。有繼承、有發展,終成一代名家。
奔走各地,傳播太極拳
在授拳40余年間,為武式太極拳的發揚光大,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為增強人民的健康體質,翟先生經常奔波于祖國各地,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。每到一處都給人們送去了健康和樂趣,使得武式太極拳得以弘揚發展、開花結果。翟先生是把武式太極拳傳播到廣東的第一人,如在廣東江門市,他多次受邀前去授拳講學,通過教學使人們對武式太極拳由一無所知到喜愛和普及。有一次接連辦了4個培訓班,每班都有幾十人參加,還帶動了江門市領導和鄰近的開平、鶴山等市學習和推廣武式太極拳。使得武式太極拳在南方掀起了學習熱潮。又如在唐山市豐南區的授拳過程中,親身感受到豐南區領導對群眾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,他們開展了多方面的文體活動,曾專門派人到河南焦作、永年廣府尋找適合他們健身的拳種,最終選擇了練習武式太極拳。通過翟先生及其弟子們的傳授,不到半年的時間,他們就發展了400余人,并于2009年4月舉辦了"唐山市豐南區武式太極拳集體比賽"共有14支隊伍參賽。武式太極拳第一次走進唐山,并且生根發芽,正是翟先生辛勤耕耘、無私奉獻的結果。
武式太極拳在全世界大放異彩
翟先生曾多次代表國家或以個人名義受邀到國外及港澳臺地區表演、授拳。曾先后到香港、澳門、馬來西亞、日本、韓國等地。他也是將武式太極拳傳播到馬來西亞的第一人,在檳城和吉隆坡兩地授拳時,使得當地太極拳界對武式太極拳的技擊和養生等功效,產生極大的興趣愛好,受到熱烈地歡迎。該國《光明日報》、《星洲日報》以"武式太極拳引進大馬"和"翟維傳發揚武式太極拳"為題進行了專訪報道。2007年受國家武協之邀,參加慶祝中日邦交正?;?5周年慶典,由國家武管中心組織的傳統武術表演團一行12人,在王玉龍副主任帶領下到日本訪問、表演,受到日本政界和武術界的熱情接待。在表演會上,他們展現了中國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,各派別的精湛拳藝贏得了日本觀眾的陣陣掌聲。
不辭辛苦,創建組織
為了使武式太極拳得到更好的傳播和發展,翟先生與弟子賈海清與1999年創辦了永年武式太極武校,經過10余年發展現有教職員工30余人,在校學生900余人的規模。2002年成立了永年縣維傳武式太極拳研究會,2003年成立了邯鄲市武式太極拳學會。2003年10月創辦了中國永年太極網。幾十年來,跟隨翟先生學習武式太極拳的有近幾萬人,拜師入門的弟子也有百余人。為武式太極拳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,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們受益于武式太極拳,為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發展、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,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。
武藝高超,連獲殊榮
自90年代起,翟先生曾多次組隊參加國際、國內武術大賽?;竦酶鋈巳儆?0余次、集體獎20余次。隊員所獲獎項300余次。曾連任多屆河南溫縣國際太極拳年會副秘書長;珠海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技術顧問,并且作為武式太極拳名家受邀參加香港、武當、焦作、邯鄲、永年等地的太極拳大會,會上進行名家表演、專家輔導及講學活動不計其數。翟先生的傳拳事跡經常被新聞媒體采訪和報道。2008年5月,由中央電視臺12頻道打造的20集電視專題片《中國武師》,其攝制組來永年拍攝時,翟先生作為武式太極拳的杰出代表攜弟子們參與錄制。此專題片是為08年奧運會制作的獻禮片,已在奧運會期間播出。08年6月,黑龍江衛視"龍武堂"節目攝制組到廣府錄制節目《天下太極》,翟先生攜弟子們表演了傳統武式太極拳套路、器械、推手及樁功。同年8月,中央電視臺4套"五洲傳播中心"攝制組到廣府進行拍攝,翟先生攜弟子精彩地展現了傳統武式太極拳。
筆耕不輟,著述頗豐
授拳之余,翟先生為推廣武式太極拳筆耕不輟、著述頗豐。其中有30余篇論文先后發表在《中華武術》、《武林》、《武當》、《少林與太極》、《中國太極拳》、《武魂》、《太極》、《太極名家談真諦》《武當武術探微》等刊物中。曾代表永年作為編委,參加國家對《武式太極拳競賽套路》的編排與審定。協助恩師姚繼祖出版《武式太極拳全書》。為了進一步普及和推廣武式太極拳在國內的發展,翟先生先后出版了《武式太極拳述真》、《武式太極拳術》、《武式太極拳系列叢書》;由人民體育音像出版社出品教學光盤《武式太極拳》系列。這些著作和音像在全國各地及海外廣泛傳播。
傾其所能,努力貢獻集
作為永年縣的政協委員,翟先生除了為傳統武式太極拳在國內外的推廣普及操勞奔波,同時也心系家鄉,為永年縣的未來發展和太極拳文化的繼承、建設出謀劃策,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繼承和?;?。曾先后在政協會議上提交了"發揚我縣太極之鄉優勢,打造太極文化精品"、"關于在廣府建設太極文化苑的建議"等提案。受到政協委員和鄉親們的一致好評。作為楊、武式太極拳的發源地,永年有著得天獨厚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資源,翟先生雖已古稀之年,卻始終希望為永年的發展,為太極拳的發展,為傳統文化的繼承和?;?、為人類的健康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。